SUBSCRIBE

生物碱/含氮硫化合物shengwujianhandanliuhuahewu

吲哚-3-甲醇

时间:2020-12-16 20:19 阅读:992 来源:朴诺健康研究院

吲哚-3-甲醇

 

一、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

吲哚-3-甲醇(indole-3-methanol,indole-3-carbinol)是硫代葡萄糖苷的水解产物之一,化学式为C9H9NO,分子量为147.18,CAS号为700-06-1。

吲哚-3-甲醇的化学结构

吲哚-3-甲醇纯品为灰白色粉末,熔点为96~99℃,部分溶于冷水。

 

二、主要来源与生产制备方法

主要来源  吲哚-3-甲醇、吲哚-3-甲基硫代葡萄彩花等存在于十字花科蔬菜中,如球芽甘蓝、卷心菜、花椰菜、芜箐、白菜和羽衣甘蓝等。

生产制备方法  吲哚-3-甲醇的结构简单,便于化学合成,以吲哚、氧氯化磷和N,N-二甲基甲酰胺为原料,通过Vilsmeier-Haack反应合成吲哚-3-甲醛,再选择甲苯-水反应体系,用硼氢化钾作还原剂,在50~60℃下还原得吲哚-3-甲醇,反应条件温和,产率为69.0%1。

吲哚-3-甲基硫代葡萄彩花,4羟基-吲哚-3-甲基硫代葡萄彩花等化合物亦有植物提取物。

 

三、分析方法

GB  未查见分析方法。

AOAC  未查见分析方法。

其他  常用分析方法为HPLC法[2,3]。

 

四、生理功能及作用

抗激素样活性  吲哚-3-甲醇可以提高细胞色素P4501A活性而影响雌激素的代谢通路,提高雌二醇2-羟化酶活性及儿茶酚通路的代谢水平,从而提高激素的2-羟基-雌酮水平。吲哚-3-甲醇还通过降低16α-羟基雌激素通路来降低女性腺体的刺激,发挥抗激素样活性,抑制某些雌激素依赖性的肿瘤[5]。

抑制致癌物与DNA结合  吲哚-3-甲醇可阻止黄曲霉素AFB1与DNA的结合,抑制AFB1对有机体的诱导突变作用[6]。吲哚-3-甲醇抑制香烟烟雾有关致癌物DNA加合物的结合[7]。

调节体内代谢酶活性  吲哚-3-甲醇可诱导PhaseⅠ和PhaseⅡ的药物代谢酶的活性,增加组织和靶器官中谷胱甘肽酶的活性,并转录性诱导谷胱甘肽S转移酶(GST)、环氧化物水解酶及醌氧化还原酶NAD(P)H的活性,参与亲电体的解毒,保护细胞免除氧化损伤而起到抗癌作用[8]。

 

五、安全性研究

人群资料  极少数患者服用吲哚-3-甲醇后出现皮肤瘙痒和肝转氨酶升高[9],当摄入剂量高于400mg/d时,还会出现代谢紊乱、震颤和恶心[10]。

代谢情况  经口给予雌性CD21小鼠200mg/kg吲哚-3-甲醇,可在约1h内被组织吸收清除。蓄积吲哚-3-甲醇水平最高的是肝,约为血浆中的6倍。在消化道的酸性环境中,吲哚-3-甲醇形成二聚体3,3’-二吲哚甲烷(DIM)。经口给予吲哚-3-甲醇200mg/kg 15min后,可在血浆和组织中检测到DIM,并持续至少到6h[11]。

急性毒性  大鼠皮下染毒LDLo为500mg/kg,表现为昏迷[12]。

遗传毒性  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。

亚慢性毒性  大鼠13周间断经口给药TDLo为9 100mg/kg,表现为大鼠肝细胞性黄疸。犬13周间断经口给药TDLo为5 600mg/kg,表现为体重异常[12]。

慢性毒性与致癌性  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。

生殖与发育毒性  雌大鼠妊娠15天经口给药TDLo为1mg/kg,表现为子代发育延缓。雌性大鼠妊娠8~9天皮下染毒TDLo为400mg/kg,表现为胎儿毒性1[12]。

其他  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。

 

六、常见使用方法与调查/推荐摄入量

1、常见使用方法

(1)食品  吲哚-3-甲醇存在于十字花科蔬菜中。

(2)保健食品  可以应用于保健食品中。

(3)其他  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。

2、调查/推荐摄入量

(1)调查摄入量  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。

(2)推荐摄入量  有建议每日使用吲哚-3-甲醇为300~400mg[13]。I3CTM胶囊用于宫颈不典型增生的膳食补充剂,每粒胶囊含100mg食用吲哚-3-甲醇,每日口服200mg或400mg。

 

七、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评价、批准、认可情况

中国  尚未对吲哚-3-甲醇进行批准。

美国  FDA批准吲哚-3-甲醇为膳食补充剂原料。

欧盟  尚未对吲哚-3-甲醇进行评价。

澳/新  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。

GAG  批准吲哚-3-甲醇为食品添加剂。

 

八、注意事项和禁忌

不适宜人群  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。

禁忌  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。

与药物相互作用  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。

其他  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。

 

九、小结

吲哚-3-甲醇存在于十字花科蔬菜中,膳食来源丰富。常用HPLC法分析测定。有体外和体内致癌模型试验表明,吲哚-3-甲醇在癌症发生的启动和促进阶段能发挥防癌作用,包括抗激素样活性,抑制致癌物与DNA结合,调节体内代谢酶活性等机制。有资料显示,当摄入剂量高于400mg/d时,会出现副作用。美国FDA批准其为膳食补充剂原料。

资料来自:杨月欣,李宁. 营养功能成分应用指南.北京: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,2011.